投資型保單缺點?適合什麼人?用5個重點破解推銷話術

「你退休想怎麼規劃?」

「你未來5年、10年可能會…」

「每個月多領一筆XX費」

不覺得這些話很熟悉嗎?

以”設身處地”的溫情攻勢噓寒問暖,再搭配「目前這個績效很好,且低於平均淨值」、「這張很多人賺錢了,再不買明年可能就停產了」等誘惑,讓你覺得”好像現在不買就來不及了”

很多人在面談當下很難全面思考,甚至個性的關係也難以現場辯論,此時,保險員的”洗腦攻勢”便能輕易發動。

不過既然你會點開這篇文章,大概有9成機率都已經被推銷過了,無論你有沒有買下去,至少都要知道你買的到底是什麼,千萬別被單方說詞蒙在鼓裡。

有別於傳統型保單(常聽到的醫療險、失能險、防癌險等),投資型保單就是「除了保險之外,同一筆錢會分一些用來投資」

當投資賺錢時,不但能獲取報酬,還能兼顧保障;當投資賠錢時,至少還享有保險的保障。

不過要清楚一件事,這張保單還算是「保險」,是保障你發生意外的後續理賠,並不保障你在投資中賠掉的所有資金

投資哪些標的

投資型保單的投資標的大多為:

1.共同基金:把保戶投入的保費集合起來給投信公司操盤。

2.ETF:含股票、債券。

3.外幣:最常聽到的是「南非幣」。(因為佣金最高)

我曾問過2位陌生的保險員「建議選擇哪些標的?」。

他們都有回覆「放心,我會配最棒的組合給你」等語,但很巧妙的,裡面都一定有”南非幣”。

 

事後詢問保險業朋友,且為了創作這篇文,也上網找了很多資料,終於知道為什麼都會出現”南非幣”。

 

所以這張保單真的完全對你有利嗎?保險員真的為你設身處地著想?

 

我不知道!

因為我沒在研究南非幣,或許當時南非幣真的落在低點也說不定,但你要投資這張保單,這就是你該多思考的問題,以免談契約時講得很好聽,多年後要解約時才發現賠一大筆錢

 

屆時保險員只會告訴你「之前就有說過投資部份有賺有賠,本來就要自己承擔了」。

投資型保單優點

1.投資之餘還有保障

通常投資型保單會與「壽險」結合,身故會理賠,未身故則會依該保單投資的內容配息(會先扣除保險費、手續費、行政費),最後會依當下投資標的的”價差”領出

2.額度與風險選擇彈性

可以自行選擇你想投入的金額(通常至少30萬)以及承擔的風險(可自行決定報酬利率)

而保險員也會依照你的需求,幫你配合適的投資標的。

這種方式看似可以”分散風險”,但配完後就固定放著了,且操盤的不是你,出場時機還要等4以上,其實根本沒分散到什麼風險,就跟買一檔ETF的概念差不多而已,所以別被這4個字給誘惑了。

除非可以彈性調整配額。

(但這就得”花時間研究”了,會與買投資型保單的人的初衷不符)

3.提早複利

若你選擇月配息方案(通常”躉繳”都有月配),那你可以提早將每個月的利息用來投資其他商品加速複利投資,而非像大多數存股都是年配,必須要等一年才能持續投入資本。

什麼是複利?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投資型保單缺點

1.本金非100%運用

畢竟這還是「保險」,當然不可能讓你”有事理賠,沒事退錢,外加利息送給你”,這樣保險公司出這個商品就沒搞頭了,所以你的本金會被扣除一部分用來當壽險的保額、行政費等。

因此,如果你希望這筆錢能被100%運用在投資上,那多買一個壽險就是多餘的

反之,如果你覺得壽險很重要,且自己也不適合、不喜歡投資,那這個方式當然就適合你了。

表面話術是「投資之餘還能有保障」,事實上還是拆成保險與投資的兩筆錢。

 

換句話說,你投入100%的資金,扣掉上述的雜費,你實際用來投資的錢大概只剩70~80%而已。

2.時間不彈性

如同儲蓄險「提前解約會有解約金」的概念。

雖然投資型保單主打好處是「可彈性領出」,但前幾年領出的話”手續費”會非常高,所以還是得盡可能等到手續費最少時領出才有意義,否則最後可能賺了利息,卻賠了一大筆手續費。

此時問題就來了!你能保證往後幾年完全不需動到這筆錢嗎?

3.內容不實際

接觸與保險相關的內容,最怕的就是「保險員的話術」,在精美的包裝內,你不會知道裡面藏了多少毒藥,所以很多人錯信保單,等到想把錢領出時才發現不對勁,已經後悔莫及了。

投資型保單適合什麼人

若本身就有在研究投資,通常不太會理投資型保單,會被推銷的類型大多都是對投資沒研究的人,尤其如:年長者、中年人、社會新鮮人、學生等。

大多有以下這些特質:

1.害怕高風險,所以不敢接觸投資

2.想有一筆保險,但也想從中獲利

3.因作息、個性,沒時間研究投資

因此,我不完全認為投資型保單不好,畢竟還是有很多人因為這些特質,但又覺得錢只存在銀行浪費,不如利用一些方法提高收入。

可是在你看完這篇之後,你還覺得投資型保單對你有利嗎?

我不影響讀者們的選擇,但如果你有心想增加收入,或許花點時間研究看看風險也不高的基金、匯率、存股、ETF等也不錯,你會發現還有很多商品可以納入考慮。

重點整理

1.不一定100%賺

投資型保單就跟存股很像,除了領利息,也會有價差的風險,就只是差在如優點2所說的,如果你選擇利率較高的,那風險當然相對大,因為投資標的的價格波動也大。

所以還是要問清楚「是投資什麼標的」,並注意該標的當下是否位在高點,否則很容易爽領了10年利息,最後卻賠了很多價差

例如:你選擇配南非幣+美金,那你就要關注一下這2個貨幣的走向。

2.記得考慮通膨

延續前面所提到的,投資型保單有價差風險、要扣除保費與零碎行政費,雖然你可以很開心每月領利息,但當你最後要把本金拿出來時,是否早已因為通貨膨脹而白做了好幾年的工?

3.利息是否從本金扣的?

要投資保險類的東西,最麻煩的就是「保險員用了多少話術、藏了多少事實」,即便有如實告知,美化包裝、轉移焦點也是很難堤防的。

這就是本文開頭提到的,我朋友前陣子遇到,每個月開心領利息,等到可以領本金時才發現當初保險員沒有跟他說利息會從本金提出這件事,最後就等於繳了幾年的保險費而已。

究竟是我朋友當初簽約時沒有仔細聽,還是保險員以話術帶過,這無從得知,但這就是保險可怕的地方

4.如何判斷"投資型"

就目前推出的投資型保單商品名稱都會包含「萬能」或「變額」,若你看到這類的字眼,保險員卻沒老實告訴這就是投資型保單,那你就要注意囉!

投資型保單個人看法

簡述一下我的個人看法當作結尾,但不代表任何立場,參考即可。

對保險公司而言,你投資的慾望、投資後的損益都不關他們的事,表面上告訴你「這是一筆不錯的投資」,只是為了吸引你買這張”壽險”保單。

因為投資損益是你的事,能不能賺到客戶的保費,才是他們關注的大事。

假設用躉繳:投入100萬,年利率6%(在投資商品漲跌不變的前提下)

表示一年利息可賺6萬,等到可以解約時(假設滿4年好了),大約也花了20~30萬在壽險保費+行政費上。

此時,你確實也領了四年的利息:約24萬元。

注意到了嗎?

若過4年就馬上解約,你可能會覺得「領了24萬,好爽」,那壽險保費+行政費呢?

換句話說,你這四年領的利息就是你繳給保險公司的保費,四年前存的100萬,最後還是只有100萬,完全做白工。

「月配幾千元,幫自己多賺一點月薪,順便保障自己與家人」聽起來很溫馨、很誘人,是因為很少人會去想到要計算那些雜費,一聽到每個月多幾千元薪水,還比股票好賺,當然簽了啊!

所以投資型保單根本不會賺錢嗎?

會賺錢!但只能從以下這些結果:

A.投資商品有大漲。

那還不如從存股或ETF下手,同樣有漲跌+風險不高,且第1年就可以領配息了,完全不會讓你過了4年才發現是做白工。

B.再放久一點。

再久一點就是6~10年了,這個數字不覺得很熟悉嗎?

沒錯!就是儲蓄險。

再強調一次!我並沒有深入研究過投資型保單,以上都是從其他資料蒐集而來,甚至計算方式可能也有錯,所以參考即可。

不過下次如果被推銷的話,不妨把這篇拿出來看,並計算看看是否如我上述說的狀況,或許真有”佛系保單”也說不定。

結論

看似利率很高,實際上卻危機四伏,光聽到一檔存股的殖利率高達9%就覺得風險可能很大了,更不用說投資型保單有些標榜著10%、12%,還能讓你月月領利息。

表面上每一句都是”為了你的將來”,但背後的意義說不定是”只要我有傭金就好了,反正剩下的你贏虧自負”

當然,不一定每個保險員都那麼糟,本篇也不是為了抨擊這項商品而寫的,只是見過在這方面受挫過的例子並非屈指可數,就連網路搜尋也能馬上找到全數負評的討論版。

建議除非你真的完全沒時間能接觸投資,或是你的個性真的不適合投資,否則「投資歸投資、保險歸保險」,並且選擇”你能讀懂”的投資,才不易被隱藏的風險吃掉你的「利潤」,甚至是最寶貴的「時間」。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