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什麼最賺錢?別再盲從了!先避開這2個選股條件誤區

看到這句話,通常第一個念頭不是當沖、期貨、權證、選擇權等高槓桿的投資方法,就是認為像華倫·巴菲特的長期價值投資才是既安全又賺錢。

但從常理推論,高槓桿的投資方法雖然賺得快又多,但也可能賠得快又慘;使用華倫·巴菲特的方法,看似爆賺,但還是得要有一定程度的眼光及耐心。

無論答案為何,都只能算答對一半而已,為什麼呢?

用這篇文章幫你一次解答!

其實沒有什麼「最賺錢的投資方法」

若真有最推薦、最好的方法,就不會看到每個高手都有各自的方法,也輪不到我在這邊陪大家解答那麼多問題。

你不得不接受的事實是:幾乎每位投資佼佼者都是耗神費時才精選出屬於個人的”最佳方程式”

即便你找了某些市場上的高手當榜樣,甚至買課學習,你都沒辦法完全成為下一個他,因為每個人的腦袋都是獨立的個體。

投資初期必須不斷挖掘、修正,從「學習新知」、「經驗累積」到「心態調整」,一路走來都不是用你最初學習的對象的方法就能讓你好好賺一輩子的。

因此,不要再問「什麼投資方法最好、最賺錢?」,應該先問問自己「是否願意在風險中犧牲時間找尋適合自己的方法?」。

在學習新方法後,建議先回測覆盤新方法的可信度與成功率,相關資訊可參考以下文章。

選股條件誤區

既然沒有”最”推薦的投資方法,且上述也建議投資初期多接觸不同的觀念,是否表示投資方法及選股條件越多就越安全,賺錢的機率也越高?

例如:EPS佳+營收好+外資買超20天+KD黃金交叉+MACD轉正+剛突破5MA…

雖然這例子有點浮誇,但這麼做的人還真的不少。

有些人一副滿腹經綸的樣子,好似上了很多課、研究一堆技巧,什麼都問不倒似的。

但這樣選真的會漲嗎?

也許真的會漲,但並非表面上那麼好操作,因為可能發生以下狀況:

1.基本面大好且有信心抗跌,於是當遇到股價跌穿重要支撐時,依然決定凹單,結果一落千丈。

2.法人持續買超但EPS表現越來越差,以為大戶”應該”準備要跑了,於是賣出,結果反而大漲。

3.其他你意想不到的突發狀況。

這些投資人的想法可能包含以下常見因素:

1.為了避開劣質股

認為「條件符合越多,賺錢機率越高」。

其實一次達成那麼多選股條件,頂多只能避開”劣質股”而已,但以下缺點千萬別忽略:

A.也會同時剔除很多優質股飆股

B.劣質股並不代表不會成長,也不代表不會”漲”

C.優質股也並非必漲,可能會花掉時間成本,甚至徒勞無功。

若你的投資目的是為了快速賺錢,卻選了一個風險極低,股價也不太會有動靜的股票(如:股本很大),那麼投入ETF可能還比較適合你。

想要提升賺錢的速度,就不能完全避諱「風險」,要嘛花時間把技巧、風險管理練熟;要嘛就輕鬆買基金、存股。

關於股本,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2.為了謹慎行事

“謹慎”做好每一筆交易並沒有錯,但矯枉過正,反而是造成賠錢的因素之一。

“心態”就是影響交易的極重要因素。

當選股條件間發生衝突時,過於謹慎就容易因為風吹草動而影響情緒(就如上述舉例)。

因此,交易過程一定要簡潔有力,很多人即便只用K棒當進出場依據(裸K交易法),也能輕鬆又快速賺到錢,重點是在於進場後

A.該停損是否果斷停損。

B.賺錢後是否適當停利。

C.過程中是否情緒穩定。

關於停損停利,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方法只是便於交易時有參考的依據,並無所謂”正確”與”穩賺”的方法,只有能讓紀律好執行、心態更穩定的方法,才是離賺錢更近一步的絕佳方法」。

正確投資原則

投資的方式千百種,當沖、短線、波段、長線、存股等,不論是基本分析、籌碼分析、技術分析都還細分許多門派,到底挑選哪一個方法才是最好的?

:技術分析最棒,營收都是假的?!

:看產業最安全,看圖根本不準?!

:籌碼才是王道!跟對人就賺錢?!

千萬不要陷入投資”信仰”的陷阱裡!

何謂”信仰”?

就是沉迷在個人主觀意識中且排外。

有時候會看到一些”批評”別人交易計畫或學習方法的言論,並對自己學的方法有崇高的優越感。但事實擺在眼前,別人確實用這些方法賺到錢了,但很多酸民卻只會用情緒賺成就感,嘴砲完卻還是贏不了那些願意提供方法的高手們。

那又何必將自己的優越感顯露在”無知”上呢?

重點就是「努力尋找,直到滿意」,並且「減少批評、即時行動」。

接觸新東西總是讓人感到陌生、恐懼、疲憊,導致多數人只求安穩、舒服,於是不願踏出舒適圈,但不多接觸新東西,就永遠不知道還有更適合你的方法在等著被挖掘。

關於我的選擇

很多人都說「學技術分析沒用!用技術分析不準」,真的如此嗎?!

本文最後用我自身經歷,分享一下”為何我選擇技術分析?”

你不一定要跟我一樣選擇技術分析。

我主要傳達的重點是「他人對某些方法的負評,不代表無法成為你成功的利器」。

推薦的投資方法:投資方法比例

我賺錢的方法很簡單,8成為技術分析,剩下2成的基本面觀察、籌碼面加分都是輔助工具

因為很多人都會用基本面和技術面做比較,所以以下3點我也搭配基本面的比較簡單說明技術面的好處:(非戰基本面,只是舉例)

1.簡單-容易學習

「看圖說故事」大家都會,技術線圖亦然。

只要圖中出現”看得懂”的訊號你也能馬上解讀,不必花太多心思、不用縝密計算,只要會「看圖說故事」再搭配所學方法就好了。

基本分析就要常常著墨在一堆制式名詞、計算公式、XX率、英文等觀察上,相較複雜與專業。

我認為「圖」是每個人從小就大量接觸了,所以比較不會那麼艱澀難懂。

2.直接-依據明顯

價格與各種技術工具,都能直接呈現在圖中,哪些地方符合交易計畫、哪個價格適合納入策略攻防,都是相較直接且絕對的。

有些人說「技術分析是落後指標」,但看完以下文章,你就會對技術分析有另一層面的了解。

基本分析則較”相對”、”間接”,知道財報佳、營收棒、有潛力…等,但多少錢適合進場、出場,停損停利點該怎麼設定,就沒有如技術分析明確了,也就容易使新手「不知道什麼時機適合進、出場」。

更別說散戶在基本面中得到的數據與消息通常都是”第二手”,你能有把握這些資訊都是正確的?

3.省時-一目瞭然

因為夠直接,所以選股時只要確認圖中的型態是否符合自己的交易計畫,並思考好進場點及停損停利點如何處理,就可以輕鬆應付接下來的漲跌了。

基本分析則需要蒐集不少資料、追蹤新聞與各種資訊。

但下班回家休息時間都不夠了,還要把剩餘的體力拿來做這些,相信很多人是蠻排斥的。

結論

其實投資就跟生活很像,你學一項技能勢必都要先東拼西湊,問完老師,你也會問學長姐,甚至學長姐的答案可能跟老師又不同了。

尤其投資並沒有什麼「標準答案」,市場上千變萬化,除了把方法學好、心態穩定之外,“經驗”更是一條無止境的道路

總不可能在大盤高點時,你還投入大把資金做長線、存股,此時若有把技術分析或做空的方法學好,照樣可以賺得行雲流水;相反地,當大盤低點時,有多餘資金可以埋入一些潛力股,那又何必一定要每天執著在當沖呢?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