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報酬率高的賺錢方法?想投資自己,先看這8個建議

投資報酬率高的賺錢方法很多,但並非趕緊學好某些技巧,就能馬上在市場中瘋狂廝殺

不建議剛開始學習就抱持著「學好某些方法必能獲取最高回報」的想法,儘管這些野心是正向的,但操之過急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本篇主要針對「仍在股市中迷惘的投資人」。

何謂在股市中迷惘的人?

A.剛加入的新手。

B.沒有投資策略,憑感覺進、出場。

C.學習免費仔,但一直賺不到錢。

在此階段的散戶很容易走偏,甚至容易被「哪個朋友投資賺很多」、「什麼股票這幾天要買」等話語影響,殊不知,想投機卻又不知道如何取巧的你,早已走在危險的邊緣。

關於投資策略,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這是出自於知名投資家華倫·巴菲特之名言。

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

「投資自己」是一個很廣的主題,只要是發生在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能以自己為出發點去嘗試成長,例如:培養興趣、運動飲食、健康管理、學習知識等,這同時也是對自己人生負責任的一個表現,而不是整天渾渾噩噩、虛無度日,甚至為非作歹。

本篇要講的主題會以「投資方法的學習」為主

別急於短期內獲得龐大的財富,甚至先花點小錢學習、花點時間累積經驗也是必須的。

先「投資自己」並建立一定的基礎,屆時,再來大殺四方勢必綽綽有餘。

投資報酬率要多高?

面對投資有一個重要觀念要記得:沒有什麼方法是最好的,只有找出最適合自己的

投資報酬率高的前提其實就是“用時間與經驗摸索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這並不是我自己悟出的道理,而是市場上眾多高手都走過這段路

就跟一開始大學選科系一樣,大多學生都不知道自己選的科系到底是不是和未來的職業相關,所以會有轉學、轉系,甚至畢業後找到其他興趣,便與所學科系背道而馳。

以Boolly為例:

我以存金融股開始,同時向財金系的朋友學一些財報知識,當時就讀大四,資金不足的我覺得這樣的賺法太慢,且發現自己並不是這一塊的料(覺得太複雜了),於是開始鑽研技術面,並以當沖、短線為主打。

 

雖然一開始做得零零落落,還偷偷貸了80萬,甚至在股票當沖上賠了快50萬,但那時的我驚覺「技術分析就是我愛的方法」,所以我不願放棄,接下來的2年內,我開始利用各種教學平台充實自己,並用台指期與個股期貨慢慢賺回約200萬左右。


後來覺得盯盤生活太累了,且開始喜歡上逐漸興起的「自媒體行銷」,因此在資金足夠的情況下,我學會做投資組合,把70%的重心轉為長線投資及存股,並將其他時間花在建立部落格、行銷等被動收入上,一直維持到現在。

雖然我的例子只是參考,但大多數的投資人還是避免不了這些過程。

只是10年前的資訊不發達,所以走錯路要花很多時間修正,不過現在不同了,明明有眾多管道可以投資自己,為何還要耗費一堆時間與精力把錢白白拱手讓人呢?

投資學習管道建議

對多數人而言,「學習管道」必定是第一道難題,畢竟在科技發達的現在,投資的商品越來越多,學習的選擇也推陳出新,不像以前只能依靠書籍、講座,看盤與下單主要以電視轉播為主。

投資方法其實很重「個性」,如剛剛舉例的,我不喜歡閱讀一堆艱深文字,所以我後來放棄財報,選擇技術面的圖像方法,而我在學習上也就不太喜歡閱讀書籍,而是以講座或影音為原則。

學習過程中難免會花錢,甚至「會花多少錢?」也不是短期內就能明瞭的,一切都得端看:

1.你花多少專注力在課堂上?

2.你花多少時間在課後練習上?

3.你花多少精神在心態穩定上?

4.你是否適合所選擇的方法?

非常真實且常見地,如這幾年大流行的當沖,有多少人是抱著”一夜致富”的心態在學習當沖、執行當沖,到後來有多少人真的致富?又有多少人因為賠錢而被市場淘汰?

 

又有多少人在失敗後願意東山再起,找尋其他真正適合自己的投資管道呢?

討論留言板

花費成本
0/5
進步效率
0.5/5
推薦程度
0.5/5

如:Dcard、PTT、股市同學會或一些APP的留言板

留言板如果用在”生活常識”、”靠北版”,就是個不錯的地方,但如果是用在”投資”,務必三思!

因為你要看到好的、實用的東西,機率非常低,大多不是屁話、抱怨文,不然就是對你實力提升毫無幫助的”主觀見解文”。

尤其討論留言板的「可信度」非常低,不是盲猜「好強喔!會漲停喔!」,就是亂喊「大戶要倒貨囉!」,又或者唱衰「這支太爛了,我先進場空單」,更陰險的還有留言”看好”,卻背地裡進場空單。

這些言論對投資新手而言,處處都是陷阱,在還沒有熟練的判斷能力前,心態非常有可能會被這些言論帶著走

所以建議新手「與其你要參考這些匿名地雷,不如乖乖學好怎麼拆地雷」。

我曾和不同的投資高手聊過這一塊,約有4成的人從來不看留言版,約有6成的人都把留言板當”放鬆休閒”的餘興節目或是反指標參考區。

電視財經節目

花費成本
1/5
進步效率
1.5/5
推薦程度
1.5/5

電視學習算是偏傳統的方式,在有發達的網路之前,我蠻推薦從電視下手的,有聲、有色,比枯燥乏味的書好多了!

但隨著科技的進步,藉由比較過後,就會發現以下2點:

1.方便性不足

電視並不是很方便,因為大部分的電視不像電腦一樣有暫停、回放等便利性,當講者講了某些你該注意的重點,你卻沒跟上時,電視也無法回放了。

2.報酬率不高

財經節目的講師絕多都是”投顧”,講授內容大多是”趨勢”或”預測”。

這些內容其實對新手的幫助性不高,知道未來可能的趨勢又如何? 不會選股、不會判斷,進入市場還是只能當炮灰,甚至如網路鄉民常砲轟的「財經節目講的都不是很準」,”對”或”錯”,對一個投資新手來講完全沒方向,所以與其聽人家講每天的盤勢,不如自己學自己判斷

若真要給財經節目好的評價,那就是可以學到很多「股市專有名詞」或「術語」,這也算是基礎中的基礎了。

書籍

花費成本
1.5/5
進步效率
2/5
推薦程度
2.5/5

書從以前到現在都是最普遍的學習方式,只要花幾百塊就可以買一本重複看並隨心所欲地畫重點、作筆記,就算不想花錢,圖書館也都可以免費借閱(不要隨便在借閱的書上做筆記(ㆆᴗㆆ))。

雖然還是有作者持續出版,但願意從書下手的人越來越少,畢竟網路資源也很豐富了。

買書還要跑一趟書局,到書局也不一定能看到內容,逛了1小時還是不知道該買哪本,倒不如從搜尋引擎打上我的疑問還比較快。

不過!新手其實也不知道自己有什麼疑問,所以還是會建議先以便宜的書本試個水溫,了解自己到底喜歡哪一派的投資方法,再來選擇想上的課程,避免走到冤枉路,還花了一堆多餘的學費。

以本團隊為例,幾乎每位成員每個月都會主動買1~2本書充實自己。

包含:投資、理財、勵志、經商、創業等。

Youtube

花費成本
0/5
進步效率
2.5/5
推薦程度
3/5

從Youtube下手非常方便,只要有手機,在工作空檔、搭大眾運輸、吃飯同時都能觀看。

不過我對於Youtube的推薦程度並沒有很高,因為Youtube上的投資教學影片,多是單純的名詞解釋而已,幾乎沒有完整的教學,導致很多新手因為還不知道如何辨別優缺,所以以為看完影片就是”學會了”,開始投資後卻輸得一蹋糊塗。

要記得,Youtube影片大部分都只是「冰山一角」而已,畢竟沒有人會把自己辛苦學來的技巧以免費的方式大放送,但對新手而言,這種極度方便的方法可別錯過了,有空就多找些優質的影片來累積經驗,因為我們近年也都從Youtube上獲得不少知識喔!

券商講座

花費成本
2/5
進步效率
3/5
推薦程度
3.5/5

券商講座蠻多都是”免費”授課,即使有收費也不會太貴。

簡單說就是”老師上課”的概念,有經歷過學生時期的應該都還記得,上課時認真聽講、下課後要努力複習,因為這種課程的缺點就是”無法重播”且很多都是要到現場集中上課

不用錢的講座及Youtube明明都是免費的,為何我會比較推講座?

因為講座會講得比較細,且算是實用性的技巧,甚至課後可以直接詢問專業講師

雖然要預定時間跑一趟,而且頻率也不高,但當你上完一堂2小時的課,所花費的時間成本,可是比你看2小時的Youtube影片還要來得低,算是CP值不錯的選擇。

社群軟體:IG、FB

花費成本
0/5
進步效率
2.5/5
推薦程度
4/5

和Youtube一樣都是只要有辦手機,在工作空檔、搭大眾運輸、吃完晚餐就能隨心所欲觀看了,但為何社群軟體推薦程度會比Youtube高呢?

因為現在的趨勢就是”懶人包”、”快速”,多數人想學東西都是希望2~3分鐘內就能搞定了,如果這1分鐘內能吸引到讀者的目光,才有進一步研究的可能。

雖然大多也只是冰山一角,但至少比看完一支影片能更快掌握到方向。

別忘記追蹤Boolly的Instagram喔!

教學網站

花費成本
1/5
進步效率
4.5/5
推薦程度
4/5

只要你有任何疑問,Google搜尋一下就會跑出很多教學文,且同一個關鍵字可能就有好幾篇不同作者的見解,所以網站文章非常方便比較與筆記,加上Google SEO搜尋引擎排名很注重內容的質量,基本上你搜尋到的解答都不會讓你太失望。

我們這些創作者都是很用心要呈現給讀者看的喔(✪ω✪)

線上課程

花費成本
4.5/5
進步效率
4.5/5
推薦程度
5/5

如:PressPlay、其他線上課程

當你找到”疑似”是自己喜歡的方向之後,就可以開始往類似的課程鑽研因為是付費的,所以內容勢必會比前7點來得有價值多了。

雖然線上課程普遍的金額都不低,甚至還有幾堂課就1、2萬的,但很現實地,寧願多花5萬元在上課上,也不要多花50萬在賠錢上。

不過你也可以先從「便宜」的課程(500~2000元不等)開始了解,當你確定這些方法不錯,也很適合自己時,再花多一點錢鑽研更深入的內容也沒問題。

結論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在講幹話,恭喜你,你在股市中的成績應該不錯,或是你本來就有這些觀念,但很現實地,「仍在股市中迷惘的投資人」即便有這個觀念,也不一定會執行,畢竟人性就是”想要趕快賺到錢”,能用最省力的方法賺錢,誰想多花錢、多花時間呢?

若你現在早已踏入危機,先停下來吧!

以上文章列舉蠻多方式的,但最重要的不是「哪一種方式最好」,就如前面所述,「沒有什麼方法是最好的,只有找出最適合自己的」。

前提是既然都花錢上課了,就不要墮於練習,還有要保持一顆熱情的心多堅持一點,因為很多方法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馬上悟出其中的道理,還要配上經驗、統計、突發狀況、國際情勢等歷程。

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你要如何和別人與眾不同,當然就得看你怎麼運用和別人不同的24小時,如果在過程中發現”你並不是投資界的天才”,那麼”做”就對了!除非你想回到慵懶的生活,或是寧願在市場中賠光所有上課的費用也不願花時間做功課。

以Boolly為例,我也不是剛接觸投資就把該有的方法學精,一開始我也是跌跌撞撞了4、5年,在我股齡約第6年~第7年才真正領悟所學的技巧與心態,並真正穩定在市場中。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