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股本意思?資本額?股本大小差異?

「股本」這名詞看似很專業、複雜,認為只是公司間會用到的名詞,與投資人毫無關聯。

確實!股本意思本身並不重要,但對投資人而言,觀察「股本大小」是關鍵。

因為一間公司的「流通股本」多寡,並非如表面上的數字那麼簡單,其中還包含了如:籌碼集中、風險高低、漲跌速度等。

更何況這個名詞只有台股較常用而已,國外股票使用的名詞與歸類方式又略有不同,所以把焦點放在差異與優缺點即可,別太在意”定義”是否讀懂

在提重點之前,還是簡單解釋一下這篇的主角。

股本即為「股份」之意,與發行股票的原因有關

發行股票是公司(企業)為了創業或擴大規模,需要籌募更多資金,藉此分次發行股票,讓股東投資資金給公司運用,股東亦可以此股票做為憑證,在公司經營優劣之中獲得股息、紅利或損失。

白話舉例:

某個年輕人想要創業開一間餐廳,但創業初期可能需要租金、家具、裝潢、器材等,現有資金不足以達成目標,於是發行股票給看好這間餐廳的人投入資金,一方面是希望自己投入的錢可以讓餐廳經營得更好,另一方面當然就是經營成功,自己也可以拿到報酬。

所以影響股本的原因很多,舉凡IPO、增減資等,當公司不論需要更多機器、擴廠,還是因為賠錢需要縮小規模,只要是一定規模的金錢流動,都有可能會因為需要資金,而藉由股票來影響股本。

另外,股本的分類也不只一種,還有分授權(額定)股本、已發行股本、普通股股本 、特別股股本等,不同名詞的用法也不一樣,關於更詳細的解釋,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不過說真的,如果你只是要單純投資,沒有要創立一間公司,這些名詞對你而言幫助不大,頂多就是在某些時候可以幫助你判斷盤勢而已,但使用時機非常非常少。

 

所以學不會沒關係,節省時間去學更有價值的方法就好了。

總股本算法

股本=股票面值(每股10元)×股票發行總額(1,000股×總張數)

例如:

某間公司發行100張股票

 

總股本=10(元面額)X1000(股)X100(張)=1,000,000元

總股本又名「實收資本額」。

但總股本不單單只有發行給股東的「流通股本」,其中也可能包含「非流通股本」(限售股本)。

不過本篇就不著墨在名詞解釋了,詳細說明可參考以下文章。

觀察股本的用意

如上述所提,股本與發行的股票數量有關。

若股本大,流通股數多,能進場投資的人也多,股價較不易大幅漲跌。

若股本小,流通股數少,能進場投資的人也少,股價較容易大幅漲跌。

例如:

股本大→股價100元的賣盤量(掛賣單的量)有5000張,買盤就得湊齊5000張以上,才能讓股價往上漲。

股本小→股價100元的賣盤量(掛賣單的量)只有100張,買盤只要湊齊100張以上,就能讓股價上漲。

此時,就容易影響一檔股票的熱冷門及成交量大小。

大型股?小型股?

股本多大才算大?

這其實沒有正確解答,且每個人認定的範圍不盡相同,大概為:

大型股→股本50億以上,市值100億以上。

小型股→股本10億以下,市值20億以下。

中型股則落於中間。

Q&A

Q:

若股本52億、市值90億,算大型股還中型股?

A:

上述數值只是參考,沒有正確解答,投資時只要粗估判斷即可,沒必要細分自己想買的股票到底算哪一種。

股本大小的重點

1.籌碼集中

股本大的股票,如觀察股本的用意所述,需要用更多張、更大的資金才足以撼動股價,並非一般散戶能做到的,所以股本大的股票多集中在「大戶」(外資、投信)手上

反之,股本小的股票只要「主力」或較有錢的一般散戶就有辦法撼動股價

這兩者差異的重點在「風險程度」

主力要炒作股本小的股票並非大問題,也就更容易發生如:假破、隔日沖,甚至是誘多、誘空等情況。

更貼切地講,很多小群組其實都是利用這個特性在炒作股票,所以“報明牌”可能是互利關係,也可能讓你成為他們賺錢的燃料

換句話說,就基本面分析而言,股本小的股票”失真率”往往會比較大高,即使財報數據漂亮、有前瞻性等,也可能因為主力的炒作,導致散戶大賠錢。

因此,解決方法有2個

A.若你專攻基本面,建議也要看懂一點線圖上的資訊,避免股價已經大跌了,你卻因為認為公司價值而執迷不悟。

B.學習幾個技術面的停損方法,納入你的交易計畫中。

例如:

你原本的停損方法只有「當該公司的某些財報狀況衰退時」你才要出場。

改成↓

1.當看到股價跌破20日均線先出場一半。

2.某些財報狀況衰退,出清。

 

這個方法就是所謂的「移動停損法」。

關於本段的延伸閱讀,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2.流動性

流動性與成交量有關。

股票通常都會有「週期性」,也就是一年中的某些時段,該公司會因為某些消息或財報公布,使願意投資該公司股票的人迅速上升,使這檔股票形成當時的「熱門股」。

當股票是熱門股時,成交量大多可達萬張以上,此時,流動性就不是太大的問題。

當冷門時,股本小的股票成交量也容易淪為”千張以下”,此時,會產生以下問題:

A.買賣的人太少,你不一定買得到你要的價錢,也不一定賣得掉。

B.若沒辦法買賣到理想價格,就容易提高進場成本。

C.當危機來臨時,可能會措手不及。

關於這點,也可參考以下文章。

不過也不是成交量低的股票就不好,畢竟低量股大漲的例子並不在少數,但重點還是老話一句:

「對於這種風險較高的股票,你進場前是否有評估過?是否有完善的停損利機制與交易計畫?」

若這些基本功你都沒有,當你賠錢時,就更不應該抱怨”大戶、主力們的無情”了。

關於這些基本功,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3.小型股的好處

從上述2點,其實不難思考,小型股其中一個好處就是:適合短線投資

短線投資通常是指買進後約1~2個禮拜內出場,做短期的價差交易(包含當沖)。

既然要短期就有價差利潤,那當然會以股票波動性較大的小股本為主啦!

另一個好處是,你會發現”股市大跌”之後,反彈或只跌回漲較有感的股票通常也是股本小的股票,這部分也可以順便讓你練習一下”回測覆盤”,詳細文章請參考以下。

以下簡單整理一下大小型股的優缺點。

股本大小比較圖
結論

其實我不太建議用股本大小來當作「衡量是否進場的關鍵」,若你基本功本不佳,即便是體值再好的大型股,你也會賠錢;若你擁有一定的程度,即便是成交量不到500張的股票,你也能大撈特撈。

重點還是”你對你想選的股票是否有一定程度的認識”。

只要你夠熟悉這個市場或是你要投資的公司,即便股本再小,你也不容易受波動大影響;即便股本再大,你也知道怎麼從中加速賺到錢。

但如果你是一個完全新手,那我就會誠心建議你一律先從大型股熟悉這個市場,畢竟小型股的股價通常來得又急又快,可能一個粗心或經驗不足,就成了主力的提款機了。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