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利策略?股票賣出時機?必學的移動停利3大觀念!

「賺變賠怎麼辦?」、「該有賺就跑嗎?」類似的困惑常發生在某些散戶身上,總是擔心「當下若不賣掉,下跌就賺不到了」,於是寧可取蠅頭小利,也不願相信自己,導致少賺2、3倍以上利潤。

另一方面,當趨勢強勁時,有些人反而會捨不得賣出,總認為”一定會續漲/跌”而緊抱不放,但很現實地,這種時機卻常發生大戶倒貨,若因此導致損益由賺變賠,實在得不償失。

不過停利確實比停損難,但不是難在方法,而是「心理」

利用好的「停利策略」,並懂得抓出適當的股票賣出時機,才能真正降低對投資的不確定感,其中,我認為”移動停利/停損”便是選擇之一。

若想先了解停損,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很多人對停利比對停損來得陌生許多,認為停利就是”滿足”就能賣出了,或是只要停損點顧好,剩下賺的隨便賣即可。

導致我最常收到的問題反而不是「我該怎麼停損?」,而是「漲了ㄟ,我到底要不要賣?」、「我怕停利了又會繼續漲,怎麼辦?」

停利最通俗的解釋就是「停止獲利」,當賺到滿意的程度或為了避免股價突然下跌,便找個時機點賣出。

雖然表面解釋是「賣出」,但停利的真正意義並非真的要「停止獲利延續」,而是為了「保障獲利、落袋為安,防止風險擴大」

而這一切的根源都來自「股價無法預測」

因為無法知道股價會漲/跌到哪,所以投資不可能”賺到最高點、最滿”,頂多從合理位置”分批賣出”,達成”盡量”賣在最高點、賺到最多收益的目標。

停利策略就是以「分批賣出」

為何要"分批"?

「為什麼要分批?全部一起衝、一起賺,不是比較好嗎?」

很多人會怕「太早出又漲的話會少賺」,所以總是選擇等價格到達”某個喜歡的位置”才一次出清,但卻常遇到這2種狀況:

1.出清完仍續漲,又陷入後悔情緒。

2.還沒漲到喜歡的位置就開始跌,最後損益由正轉負。

問題到底出在哪?

因為我們是人,不是神,股價會怎麼跑無從得知

擔心「太早出又漲的話會少賺」,那你又怎麼知道「你晚出的時機不會少賺」呢?

因此,我們只能盡量達到”MAX(最大化)”,也就是善用「分批」,不但能避免”太早賣的惋惜”(停利),也能避免”太晚賣的懊悔”(停損)

分批賣出這樣做

分批賣出就是常聽到的「移動停利停損法」。

“移動”就是”分批”,意思是把資金分為2等分以上,並在不同價格分別賣出

簡單來說就是「不要在同一個位置一次賣出」

將出場點分散,一來是為了分散風險,二來是可以分散損益,讓停損不會一次損最大金額,讓停利不會一次賺完後,後面完全賺不到。

例如:

你現在持有某一檔股票5張,你設定跌穿25元要出場2張、跌穿23.5元要出場2張、跌穿20元要出場1張,於是當股價分別下跌到這三個價位時,就”分批”出場。

 

或參考下圖:

停損 停利 移動停損停利

移動停損的重要性

以技術分析的方法舉例:

分批概念在停損上有個好處就是可以”分散資金在多個支撐”,因為支撐具有高機率不讓股價跌的特性,所以在「跌到某個核心支撐點」之前,多設幾個分批停損在有用的支撐上會有2大好處:

1.第一個支撐失守了,第二個也許會成功,這樣不但不會多賠,也不用再進場一次。

2.分批出場賠的錢會比一次出清在核心支撐點上

舉例:

某個核心支撐點在52元,52元之上有另外2個支撐點53.5元、54.7元。

 

假設持有6張,當股價下跌

一次出場→在52元一次出清6張。

分批出場→54.7元×2、53.5元×1、52元×3,分批出場6張

想了解更多關於技術分析,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分批賣V.S.一次賣

一次賣VS分批賣

就短期來看,分批賣的結果不一定會比一次賣來得好。

但就長期而言,分批賣可以有效減少恐懼、提高容錯率,讓交易過程更有條有理,而非亂槍打鳥,心態穩定了,損益績效也就容易提升。

移動停利心態

重點來了!

上述都只是對於移動停利停損的簡單解釋,畢竟就只是把原本一次出清改成多找幾個地方分散賣出而已,難度並不高。

不過要把分批賣出做得好,不只是在線圖上找幾個位置賣出就好,一定要了解原因才能在交易時更靈活運用。

1.減少預期心理

面對未知的結果,內心難免存在”恐懼”,為了泯滅對未知的恐慌,腦中難免會產生預期心理。

其中,「預測股價」就是最常見的一種

很多人習慣預測股價漲跌,小跌、漲不動、壞消息、大戶出場,就覺得「好像要跌了,我先賣掉比較保險」,結果過不久反而大漲;看到大漲覺得後悔,於是選擇追單,此時大戶也賺飽並開始出貨。

 

最後又套牢在高點。

進場後的各種遲疑、不安,不是對交易不熟練,就是沒有完善的交易計畫,而導致的信心不足。

事先規劃好如何分批,可以大幅排除「賺錢後害怕跌了賺不到,是否該先退場」的不安全感,進而減少預測未來漲跌與當下是否進出場的關係。

2.善用「貪念」

股票討論區(如:PPT、股市爆料同學會等)常會看到有人抱怨「賺的變賠的」,原因大多是「怕會少賺」,於是寧願一次出清,也不要分散風險。

結果可想而知,”少賺更多”比”賺更多”的次數還要來得多,畢竟「人性」還是最難克服的。

而人性就是「貪」,導致很多人總是「不放棄任何可以多賺的機會」。

不過,投資就是為了貪到更多錢,不然投資要幹嘛?上班就好啦!

所以為了能安全、穩定地貪更多,就要轉換心態:「利用技巧”貪”,而非單純的”貪”」

這個技巧我稱之為「吃虧原則」

大概的意思就是先把部分獲利保住(賺起來放),後續即使跌回成本價或停損價,也不必擔心賠太多錢,反而還有可能是賺的

一開始吃虧一點,就比較不會害怕「下跌後賺不到」,導致提早出場卻錯過一大段漲幅,也不必擔心「太早出場錯過暴利」,至少你還有籌碼。

例如:

你在50元進場4張,漲到60元時先出場2張(先賺20元起來),跌回50元再出場2張(後2張不賺不賠,所以結果是+20),除非剩下的2張跌到40元才出場,否則你完全不用害怕整體損益變成負數。

練習把直觀的”貪心”心態消除掉,否則每當你交易時都想著”不願吃虧”,反而會讓你吃更多虧

3.計畫性投資

投資市場狀況百出,除非你是個已經很有經驗的投資人了,否則沒有計畫的投資,很容易從穩賺中”翻船”

更不用說那些厲害、知名的投資人,投資前都有完善的思考與交易計畫。

例如:

一檔漲勢很強的股票,你賺了一些,甚至沒來由地覺得可以加碼,乘勝追擊。

但不知道什麼原因隔天卻向下跳空大跌或大戶突然倒貨,導致你賺的變成賠的。

 

本來你只需要處理一開始的停損點,卻因為後來加碼的單,不但措手不及,且倒賠的速度還加倍成長。

投資也算是一種”賭”,不過“賭”並非沒有計畫、沒有目標亂槍打鳥,“機率”與”紀律”是關鍵

分批就是計畫性投資的一種

在進場前先規劃好漲跌的出場時機,好讓投資過程中有個明確的目標,以降低恐懼;即便遇到突發狀況,也能從容不迫地降低風險,而非像無計畫投資一般,跌了卻還不知道哪裡該出場

若能控制好風險、減少恐懼,並避開容易造成大賠的因素(如:不停損、亂下太多張、亂使用槓桿等),即使10次的交易中只有1~2次大漲,那也足夠抵掉剩下的8次了

因此,不要只知道攻擊,先把風險守好,保護住金”源”,才能在順勢的風向中有足夠的金”援”

結論

我認為先學好出場,比先學好選股技巧來得重要許多。

當你先學好出場,即便進場做得不好,漲了還是能賺,跌了至少不會慘賠;如果只學好選股策略,卻沒有好好學出場,漲了雖然有賺,但跌了可能就是慘賠了,賺的也是白賺。

停損、停利策略千百種,只要願意好好學習其中2~3種,並且能確實遵守紀律、避開僥倖,勢必能大幅降低你在交易中的風險,並讓你在市場中能多活久一點。

只要能在市場中活得越久,就越能吸取更多經驗與精華,當你從中不斷進步,同時維持金流能量,要達成財富目標就不再是夢想了!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