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損點意思?推薦的停損方法?股票攤平先看這4個重點!

賠錢了,該停損減少損失嗎?

但停損了,這些錢就真的一去不復返了,也許攤平還比較有利?

除非你投資銀行定存、儲蓄險等,或是買在價格低點後一路大漲,否則只要接觸投資,難免都會遇到「損益呈負值」的時候,此時,”是否停損”就成了投資人的重要課題了。

該停損?攤平?又該抱持怎樣的賠錢心態?

這篇文章會給你一些選擇與建議。

停損的意義

停損的意義主要是為了:

1.避免損失擴大

2.節省時間

很常在散戶身上發現一個狀況:「不想接受賠錢的事實」。

當股價跌穿成本時,損益會呈負值,但只要還沒出場,都還不算是”真正賠錢”,於是寧願不停損來等待股價回漲,也不願先停損並接受這些損失。

導致很多散戶產生「總有一天一定會漲回來」的心態

有句股市名言:一張不賣,奇蹟自來!

確實!凹單不停損還是有機會扳回一城,但這些等待的過程,也許只是在”浪費時間”。

你能確定「每一次」凹單都會回漲?

若等2、3年都沒回漲,你還願意繼續等待嗎?

反過來想,如果當初有適時停損,並在停損後選擇

A.順勢反手做空

B.轉換其他目標

C.等待下次時機

不但更有機會把虧損補回,還可以節省很多等待反彈的時間喔!

即便你不會做空,或不擅長判斷換股,至少等待下次進場時機,也是一個安全的選擇。

若因為停損、賠錢而喪失理智地頻繁進場,反而危險,”耐心”才是把握機會的關鍵。

說不定你朋友等待股價回漲的同時,你已經用這些時間賺到一台車了(((o(*゚▽゚*)o)))

「”不停損”這件事,樂觀一點就是漲回來,但浪費時間;最慘的就是「不回頭」,甚至越跌越深,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因為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常見停損方法

停損並非隨便選個位置賣出就好,既然停損很重要,就有其特殊意義,其中,我將停損分為效率低的停損效率高的停損

效率低的停損

效率低的停損無法準確抓出好的停損時機與位置,「降低壓力」。

有時候買太多或提早發現苗頭不對時,先減少一點部位來降低壓力,可以更好應付風險。

不過這些方法的前提是「投入資金多」,若你進場的張數少,建議使用有效率的停損方法才能讓每一張損益發揮最大效益。

A.價格/百分比停損法

這個方法很常見,也很簡單。

例如:停損在跌5元、跌10元、跌7%、跌15%等。

整數關卡算是一個分水嶺,有時候會發現在這些地方不好跌穿、也不好突破。

以下是為了能夠滿足段落所需的長度而定義的無意義內文,請自行參酌編排。

B.心態停損法

投資與心態息息相關,即使你技術再好,當下若心態不佳,也很容易因一時誤判而賠錢,尤其越短線越需要注意

因此,當你在投資當沖或短線時,若發現當下情緒不對勁,建議可以先選擇減碼或停損,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至於何謂心態不佳、情緒不穩,這主題很廣也因人而異,大多須由自己親身體會。

常見的大概像是:

1.損益呈負時,因「害怕」而隨意攤平。

2.停損後「不甘心」,一直想進場把損失”猜”回來。

3.一時”急”,進場在「沒來由」的位置。

效率高的停損

效率高的停損就是”盡量出場在刀口上”。

與效率低不同的是,效率高的停損在停損前,就算有跌,但反彈回升的機率很高,出場後”會後悔”的機率比較低。

簡單用一句話總結就是「這個時機或位置不停損,後面續跌的機率非常高」

A.理由消失停損法

這個方法大多是用在基本面的時候。

例如:當初進場的理由是從財報判斷公司有日益增長的趨勢,但股價還沒反應,卻在下一次財報公布時發現公司績效大幅退步,且外資半個月前早就持續賣出了。

不過基本面對於散戶而言要判斷到很精準,甚至財報、消息一公布就能得知近期、未來狀況不佳的難度比較高,所以不太建議這個方法用在大部分的投資新手上,畢竟經驗不足、資訊量不夠,很容易判斷錯誤

B.支撐壓力停損法

這是我目前最喜歡使用的方法,也很推薦投資新手們從這個方法優先學習。

不過這個方法也很廣,建議先閱讀以下文章再深入了解。

簡單來說,就是利用技術分析的特性(歷史重演、集體共識),讓出場的位置達成效率停損

例如:均線、型態學、K棒、布林通道等。

若你學會支撐、壓力的判斷之後,自然就可以很快地從某些支撐壓力點找到停損點了。

為何某些位置會被稱為「支撐壓力」?為何很多投資人都會參考這些當作進出場依據?

一定有他的原因,而我自己實際使用下來,確實也明顯感受到利用這個方法停損,效率非常高。

停損後的做法

很多人不停損的理由是「停損了就確定損失了,寧願不停損,都還有等待回漲的空間」。

但可以轉向思考:「停損其實是技巧性地避開續跌的那一段,並從更低的位置重新進場」。

停損並不是完全失去,只要你持續觀察同一檔股票,也許下方還有其他更棒的支撐給你參考,甚至如果你抓到破底翻(假跌破),那這筆進出場就更有價值了。

因此,千萬不要在停損賠錢後便喪志,更不要怕賠錢而選擇不停損

停損對投資人來說其實是一件很稀鬆平常的事,畢竟沒人能保證股價未來的漲跌,若有方法可以完全不必理會停損,那誰不想傾家蕩產一次把資金全部投入呢?

正確的停損法

學會停損,主要是為了彌補以下情況:

1.判斷錯誤。

2.進場理由正當,但市場不賞臉。

每個人進場的成本與理由都不一樣,看的角度也不同,最重要的還是「交易計畫的擬定」。

所以不必追求「正確的停損」,只要你的策略能夠在投資過程中達成最小的損失,並且盡量提升獲利效率,那就是最棒的停損設定了,若矯枉過正,反而容易害你在賠錢的當下因為”想太多”,而錯更多。

移動停損

停損不一定只能在一個位置一次出清,也可以利用「分批」的概念,若想要了解更詳細的”分批”、”移動停損停利”的概念,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關於股票攤平

「不願或來不及停損出場,越跌越加碼,但股價仍不回頭,於是洞卻越補越大」

這個現象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聽過。

賠錢攤平到底正不正確?股票套牢該怎麼辦?

雖然上面講完了停損法,但並非學會方法就能順利停損,有時候是策略安排、有時候是心態使然,不論是什麼理由,只要你在該停損的時候沒有確實停損,那麼續跌的機會其實很高,所以以下就來談談我對「攤平」的看法。

當遇到要加碼攤平時,就表示已經錯過停損了。

通常選擇”不停損”的狀況有以下:

A.策略不停損。

B.本來就不會停損。

C.忘記、沒時間、來不及停損。

D.知道要停損,但捨不得停損。

其中,A屬個人計畫(存股、長期投資等)、B需要花時間學習、C若是偶發性的話並無大礙。

最需要改善的狀況就是「D.知道要停損,但捨不得停損」

(很容易成為俗稱「韭菜」或「住套房」的人)

連最近的停損都捨不得賠掉了,更不用說要在跌更多之後忍痛出場。

很多投資失利的散戶常見的情況:「股價越殺越低,但害怕出場後的慘賠,於是選擇加碼賭賭看,若賭到反彈就可以大幅降低損失。」

 

但如果沒賭到呢?或者有反彈,但只彈一點就盤整很長一段時間呢?

 

即使反彈了,也不知道該如何出場,甚至自信「今天反彈!很強!明天一定還會繼續回漲!」不過,跌破重要的價格後,要回頭的機率實在不高,導致時常會出現加碼後又賠更慘的情況。

 

如下圖:

 

停損 停利 移動停損停利

一定要記得「攤平不能馬上解決問題」

大賠後的加碼,只是利用買更低的價格,讓平均成本及損益價差降低,只能用來嘗試減少損失,若要損益由負轉正,還是得等待股價超過平均成本價才行。

例如:

在50元買一張股票;跌到20元再買一張。

後來漲回35元時…

50元買的那張就會是-15元;20元買的那張就會是+15元。

此時的損益就等於-15+15=0。

不過,其實加碼攤平也不是不行,只是攤平的時機很重要!

攤平技巧與建議

如果你真的因為錯過停損,必須走到加碼攤平這一步的話,請一定要檢視一下你的股票。

並不是只要加碼攤平就有反敗為勝的機會。

1.產業有穩定性/未來性

雖然穩定的公司不代表股價一定會漲,但”不易跌”的機率比較高

若產業也有未來性的話,那麼用時間換取價值就不是太大的問題了。

2.技術線圖下方有支撐

趕快尋找下方更強力的支撐,因為較長期的支撐力度通常都不錯,只是又持續跌穿支撐的話記得馬上損出,否則連強支撐都失守,情勢就會更糟。

3.大戶持續投入更好

雖然不一定有大戶就會漲,但至少有這些大資金撐腰的話,比較不容易大跌,畢竟這些法人也不是能隨便賠錢的。

4.要有強大的耐心等待

千萬不要覺得這句話是廢話,「耐心」這件事總是心裡想的很簡單,實際行動卻比登天還難。

結論

很多人其實都懂”停損是為了什麼”,卻時常做不到。

當股價跌穿設定好的停損點時,反而會懷疑「到底要不要賣掉?」,每當我聽到這種情況,我都會感到不解「那你一開始設定意義到底在哪?」

我也不太建議加碼攤平,除非這檔股票在你進場前就已經「非常看好且決定久放」,像是存股、未來潛力股,都可以這麼做,否則在沒有任何交易計畫與策略前提下的加碼攤平,往往不是因為凹單不停損導致,不然就是心態使然。

尤其時常有這種情況的股民,是最容易畢業的喔,等到慘賠了才決定改長線攤平,這並不叫「策略」,這叫做「僥倖」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