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撐壓力畫法?2張圖與4個濃縮重點,學K棒型態先看這篇

有些人股市線圖的截圖上總有一條條記號,這些線代表什麼意思?

又是什麼魔術,讓這些記號可以很巧合地在某些K線上連成一條線?

別擔心,我剛接觸技術分析時就是有這些疑問!

技術分析的方法有8成都是利用K線型態找出支撐點與壓力點,無論是均線、布林通道、波浪理論、道氏理論等,都和K線脫離不了關係。

如果你剛開始接觸技術分析,那我會建議先從K線開始認識。

而支撐壓力的看法都大同小異,只是差在某些位置有些人有看、有些人沒看,但只要這些位置能和交易計畫吻合且”合理”,其實都是可接受的。

至於怎樣算”合理”?以下會為你初步解析。

何謂支撐?

支撐就是當價格走到某些位置,都會很剛好的不再下跌,好似下方有股神秘力量撐住的感覺,當然,你可以說它是投資人大量需求的價位,也可以說它是買方”積極防守”的城池。

若股價往下跌,低於支撐點,則稱為「跌穿支撐」(或稱跌破)。

何謂壓力?

壓力就是當價格走到某些位置,都會很剛好的不再上漲,好似上方有股神秘力量壓住的感覺,當然,你可以說它是投資人大量供出的價位,也可以說它是買方”見好就收”的訊號。

若股價往上漲,高於壓力點,則稱為「漲破支撐」(或稱突破)。

很抽象嗎?

繼續往下看,你會越來越了解的!

突/跌破常見問題

最常遇到的突/跌破問題有以下3種:

1.收盤前/後

「要確定是否漲破壓力、跌穿支撐,該等收盤嗎?上/下影線也算嗎?」

這大概是最多人的疑問了。

不過這問題還真的沒有正解,因為你也不知道”導致突/跌破不完整的原因是什麼”,甚至也很常遇到盤中突破但尾盤下殺,最後留了上影線,後續卻還是一直漲。

我的觀點比較偏向「收盤確定才算數」,並建議初步規劃以下策略:

A.若殺尾跌回壓力之下就減碼。

B.沒把握就等靠近收盤再下單。

C.來不及下單就等隔天,但要注意風險報酬比。

如果你是保守派或是不能盯盤的人,”靠近收盤再決定”絕對是對你最有利的選擇

至於激進派且能盯盤的人就相對方便,唯獨要注意的是「在支撐或壓力位”上沖下洗”」,若被騙進騙出多次,小停損累積出來的金額也是很可觀的

2.撐壓互換

「若股價漲破壓力,壓力會轉成支撐嗎?」

我認為”會”!且此時有2個重要支撐可以參考:

A.原本的壓力點。

B.漲破壓力點的那根K線底部。

你可以善用這2個位置當做分批停損的依據。

關於停損停利,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3.真/假破

「雖然破了,但我怕是假突/跌破,怎麼辦?」

仔細看,光這段話就有隱憂了。

只要「怕」這個詞出現在你的感受中,那就表示你不但不熟練,甚至還有“預期心理”

股價不管到哪,千萬不要”覺得..”、”是不是會..”等,而是要想出實際的交易計畫解決它

關於假突/跌破的解決方法,請直接參考以下文章。

集體共識的形成

不單單是你跟我,那些有錢的大戶、主力們當然也都不願賠錢,所以大戶進場後也會為了保護利潤,使用技巧(可能是加碼、換手等)讓某些價位不容易被跌穿

大戶動作假設:

上漲後先大量出脫賺一波(不會全出),再待股價下跌重新買進(形成支撐),當又回漲到當時大量出場位置附近時,再大量出場一次(形成壓力),或是持續買入(突破壓力)。

若上述步驟重複出現,就會很明顯發現某些位置可以「連成一條線」(不一定是水平線),這也就是所謂的”支撐線”、”壓力線”或稱”趨勢線”

此時,聰明的投資人發現規律後,便藉由這些足跡觀察判斷,進而形成所謂的「集體共識」。

當然,後續出現的技術分析理論多數也都能用類似的理論解釋,雖然不能以偏概全,但至少八九不離十,諸如:移動平均線、三角收斂、M型態、W型態、旗型等。

撐壓的學習與使用

建議先從”單點”到”趨勢線”:

A.單點

單一根K線就有撐壓意義的,如:關鍵K線、跳空等。

B.趨勢線

當一段震盪的K線中,由好幾個支撐點串連成一條線,便形成「支撐線」好幾個壓力點串連成一條線,便形成「壓力線」,如:K棒型態學、道氏、波浪理論等。

C.其他

無法僅由單一根K線判斷,但也不是趨勢線的,如:均線、布林通道等。

在學習單點與趨勢線的同時,建議可以順便研究。

本文就不多贅述,想要看更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單點與趨勢線以下圖解釋,我相信你會更加明白:

支撐壓力怎麼看?

以目前看到這張圖的樣子,可以規劃出3個結論:

a.最左邊有1根重要的關鍵支撐→長紅K棒

b.中間部分有好幾次回檔但跌不穿長紅K棒最低點的下影線K棒,更能確立這個關鍵支撐有意義

c.確認跌不穿支撐,後續上漲機率就大了

以實戰角度,就可以從上面結論回推

a.看到關鍵支撐可先進場,並以關鍵長紅K線開盤價為停損點。(此時的關線K線即為”單點”)

b.後續上漲就等停利點,若下跌,只要不跌穿關鍵紅K的底部支撐,就還有加碼的機會

c.跌不穿後就是耐心等待上漲,除非跌穿這個關鍵紅K的底部支撐,就要馬上考慮停損

(後續跌不穿長紅K線開盤價,即可劃出平行線,此線即為”趨勢線”)

另一種狀況:有時即使有重要關鍵K線,後續也不一定會回檔到關鍵K線支撐

例如:

支撐壓力怎麼看?

上述2張圖中都出現了2個同樣的重點「後期出現支撐及支撐線」。

「支撐線是好幾個支撐連起來的」,你不可能看到一個支撐,就知道接下來”一定”會出現支撐線或是“一定”會回檔到關鍵K線的支撐處才反彈

所以千萬不要用預測、感覺的方式,觀察與經驗才是重點。

以上只提到支撐,聰明的你,知道壓力怎麼看了嗎?

自己找圖動手試試看吧!

支撐壓力"絕對"嗎?

當然不是!

雖然前面講了那些支撐、壓力點形成的原因(成本、利潤與集體共識),但可能因為籌碼集中程度、散戶追價程度、利多利空消息……一脫拉庫的原因導致線圖上不是每個看似是支撐、壓力的位置就一定是支撐、壓力

很傻眼?

花了好幾分鐘看到這裡,卻跟你說不是每個看似是支撐、壓力的位置就一定是支撐、壓力。

別擔心,我主要要傳達的意思是,你認為的、我認為的、他認為的支撐/壓力點,因為個人觀點與思維不同,所以面對同一張線圖,看法也不盡相同

不過!通常不會相差太遠,等你看多、看熟了,也會發現你的觀點和其他高手大同小異,不然哪來的「集體共識」呢?

我常看到很多平台有酸民在批評某些圖不對、哪個作者都亂寫等,但我看了一下其實都還算合理,畢竟這種答案沒有一定,只要合理、夠客觀,那麼使用這個方法你就很有機會可以賺錢,既然可以賺錢,那又何必理會那些賺不到錢的酸民呢?

重要注意事項

最後,藉由上述說明歸納一些重點:

1.不是有支撐=必漲;有壓力=必跌。

支撐壓力只是利用”集體共識”的特性,使”歷史重演”的可能性提高,是機率,不是保證。

若有撐必漲、有壓必跌,那就跟預測股價沒兩樣了。

所以無論如何都要注意風險報酬比,不確定的是否有撐壓、風報比不符合策略,那就耐心等待下一個波浪或更明顯的訊號。

2.別預測下一個支撐/壓力

股價都不能預測了,更別說你還能預測下一個支撐位置”一定”會出現在哪,所以記得先把支撐、壓力”單點”的基本功學好,再慢慢利用眼力與經驗把趨勢線找出來。

3.有些例外也會導致支撐/壓力失去參考價值

像是重大國內外、金融消息,或是除權息前後。

但發生機率極小。

詳細解釋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4.支撐/壓力只是方便判斷進出場,無法觀察未來性

若你想以長線投資為目標的話,技術分析的方法就不是最佳首選,因為技術分析無法判斷未來性,但還是可以與基本面相輔相成,甚至彌補基本面的缺點。

例如:利用財報選股,撐壓當進出場依據,會讓損益成長更有效率。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