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證怎麼買?掌握6個操作建議,權證教學懶人包一篇搞定
想用少少的錢參與昂貴股票的行情?
資金不夠,所以只好用權證賺快錢?
權證的優點確實不少,但別只看到它的優點,光流通性、槓桿比、時間價值就足以讓一個散戶把剩餘的錢賠光了。
這些是什麼意思?
底下會詳細解釋權證的基本架構,並且告訴你權證的危險之處。
舉例:
Boolly現在買100斤雞蛋要花8000元,但怕下個月又漲,所以先付100元權利金(訂金)給蛋商,約定好下個月依然可以用8000元買100斤雞蛋。
若下個月100斤雞蛋漲到9000元,Boolly依然能履行約定,以8000元買100斤雞蛋。
若下個月100斤雞蛋跌到6000元,Boolly可以決定不買,頂多100元權利金(訂金)。
權證是股票延伸出來的投資商品(迷你版股票),下單方式與股票一樣,看多叫認購、看空叫認售,但權證也是槓桿投資的一種,可以以小博大,所以在使用上也要小心。
與股票不同的是多了4個條件:到期日、履約價(約定價格)、行使比例(約定數量)及時間價值。
如果你看過《選擇權篇》,可能會覺得權證跟選擇權的概念很像。
確實幾乎一樣!只是兩者差在買賣方不同:
- 選擇權→買賣方都是投資人。
- 權證→買方是投資人,賣方是自營商。
關於選擇權,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權證怎麼買?
非常簡單!只要有開證券戶,不用額外條件,只需要簽立「認購(售)權證風險預告書」即可開始權證交易。
關於開戶,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權證名稱怎麼看
「台積電元大2B購21」
台積電:標的名稱
元大:發行的券商
2:到期年分尾數(民國)
A:到期月份(1~9、10=A、11=B、12=C)
購:權證類型,還有認售、牛證、熊證、展延型等
21:權證編號,同券商發行的同年同月之權證順序(01~99)
041478:權證代號
- 價內外程度:比較當下股價與履約價,用於觀察該檔權證目前有多價外/內。
- 認購:(標的股價÷履約價)-1;認售:(履約價÷標的股價)-1。
- 價內→+;價外→-。
- 剩餘天數:離到期日剩下幾天。
- 履約價:權證的履約價≠股票價格,它主要用來判斷價外/內(詳細可往下看到價內價外是什麼)。
- 行使比例:權證到期時,每張權證可對應(買/賣)多少股票
- 若行使比例=N,那麼1張權證可以買/賣N張股票。例如:行使比例→0.05,到期後1張權證可以買0.05張股票,若要湊成1張,就得買20張權證。
- 但牛、熊證例外,股價漲1元,牛熊證也會跟著漲1元。
- 時間價值:越靠近到期日越低。
- 內含價值:權證履約價與標的股價之差價。
- 最後交易日/到期日:最後交易日≠到期日,最後交易日=到期日-2個營業日。
- 美式/歐式:詳細請見本文。
- 上下限:通常為一般型,若想深入了解可以參考本文。
- 實質槓桿:標的股價漲1%,權證價格則漲?%。
- 例如:實質槓桿→4,表示股票漲1%,權證會漲4%,若你花4000元買進,則有16000元的實際價值。
- 非固定數值,會隨著時間、股價而變化。
- 實質槓桿越高,獲利越多,但風險越大。
- 可搭配「Delta」,概念雷同。
- 流通張數:不在券商手上的權證張數(已售出數量的意思)。
- 流通(在外)張數比例若為100%,表示已售罄。
- BIV/SIV(委買/賣價隱含波動率):該權證的委買/賣價所隱含的波動率,是市場預期該權證價格未來的表現。
- 隱波越穩定,越有保障。
- BIV/SIV>HV→價格偏高。
- 波動率越高價格越貴(波動高較有人願意買)。
- HV(歷史隱含波動率):過去一段時間,該檔權證與其標的價格的波動程度。
- 例如:HV20→過去20天;HV60→過去60天。(不是每個券商都會顯示)
- 最新發行張數:該檔權證發行總數(張)。
- Delta:標的股價漲1元,權證股價則漲?元,所以Delta絕對值越大,波動越大。
- 例如:Delta→-0.0388,表示該股票跌1元,該認售權證會漲0.0388元。
- 認購為+,認售為-,最高為±1。
- Theta:權利金每過一天因時間價值而損失的程度,越接近到期日會越接近0。
- Theta皆為負值,所以買越小的越好。
- Gamma:標的價格的變動會影響Delta多少程度(標的上漲1%,Delta會上漲多少)。
- Gamma=delta變化÷標的價格變化(主要針對「Delta」的變化)。
- Gamma越接近到期日或價平時,會越大且變動越劇烈。
- 關於Gamma,我覺得這篇舉例文章還不錯,可以參考。
- Vega:波動率上升1%所影響權證價格的程度。
- 例如:Vega=0.08,當權證價格為1.34且波動率上升1%時,便會從1.34漲到1.42。
- 主要針對「波動率」的變化,要小心波動率下降,即便選擇離到期日還很久的權證,若Vega下降了,也只是賺到時間價值,卻賠了波動率影響的損益(權證的波動大小很重要!)。
- 造市委買波動率:越高→越貴,因為投資人勝率越大,賣方為了降低風險,所以必須提高風險補償。(非所有券商都會公布)
- 買賣價差比:(賣價-買價)÷買價×100(%)。
- 數值越小→買賣價間差距越小。(建議找小的)
價內價外
價平:
標的股價=權證履約價
價內:
認購權證:標的股價>權證履約價
認售權證:標的股價<權證履約價
價外:
認購權證:標的股價<權證履約價
認售權證:標的股價>權證履約價
價內VS價外:
通常會從「價外」進場,因為價外比價內便宜、風險低、槓桿大。
不論認購、認售,目標都是往”價內”方向漲跌。
不想等到期,就提早出場賺價差;若要等到期,價格必須漲/跌進入價內才會賺錢(沒被時間價值吃掉)。
權證交易方法
權證跟選擇權很像,都有4大交易策略Buy Call、Buy Put、Sell Call、Sell Put,但兩者差異在於:選擇權的買賣方都是投資人,但權證的買方是投資人,賣方是自營商。
因此,權證只有Buy Call(看漲)、Buy Put(看跌),若操作得好一樣能「風險有限,獲利無限」。
因為權證有時間價值,所以無論是認購或認售,都不一定要等到到期日才履約,除非你買的權證已經漲/跌到變成價內(難度很高),那就可以選擇履約,否則只要還在價外,到期時都會歸零。
因此,先從價差中分批停利一定會比全部等履約還要安全,先獲利一部分,最後無論是否漲/跌到價內,都能更安心持有。
關於停利,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到期時價格真的漲/跌到價內了,該如何履約?
1.到期日→14:30前申請履約
2.第2天→準備足夠現金
3.第3天→選擇履約方式(現金結算或證券給付)
現金結算:很簡單,就是權證賺多少就拿多少,會依照股價與履約價的價差去計算履約價值,再將現金匯給投資人。
證券給付:依履約價格支付資金給券商,即可拿到該對應張數的股票。
(若想以證券給付就一定要申請,否則一律以現金結算)
Q&A
Q:
權證權利金怎麼算?
A:
權利金=成交價×張數×1000(股)。例如:認購成交價為2.01的權證3張,那就要付2.01×3×1000=6030元。
權證操作建議
1.選對券商!同時保障波動率、合理價(盡量大間、熱門的)。
2.成交量大是必須的,委買、委賣價差小一點,避免價差差太多。
3.距離到期日60日以上。
4.選價外但別太大,價外程度約5%~20%左右。
5.買賣價差比≦2.5%
6.行使比例偏大的。
權證優點
1.成本低、槓桿高,能以小博大
2.風險有限,獲利無限,頂多賠權利金
3.多空皆可操作,不像股票一堆限制
4.交易稅較低,僅為股票的約⅓
權證缺點
1.交易量不大,易有流動性風險
2.勝率低,股票有明顯漲幅才有波動
3.不能當沖、零股交易
4.難度高,因為對手是自營商
5.有到期日、時間價值風險,無法長期持有
關於當沖、零股,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結論
權證「風險有限,獲利無限」?
股票短期內漲幅是有限的(10%漲跌停),所以要說獲利無限並不完全符合。
風險實際上也並非有限,因為權證便宜且漲跌速度可能很快,很多散戶就容易出現一個毛病→「高頻交易」,雖然輸一次頂多賠掉權利金,但不斷賠錢的話,累積起來也是很可觀的!
權證看似好賺,其實並不然,畢竟股市絕多數的時間都是走「盤整」,建議若你有符合以下幾類再來接觸權證:
1.會判斷市場趨勢:因為權證屬於有時間價值的短期投資,更需要以快速獲利的方式取勝,若是連市場趨勢偏向哪邊都搞不懂,那就只能不斷損失權利金了。
2.懂得移動停利:因為權證有時間價值,除非運氣很好,你的標的一路大漲/跌到價內(難度超高),否則建議利用分批停利,才不會接近到期日還沒出場,獲利全部都被時間吃光。
3.有一定資金:雖然權證可以「以小博大」,但要在權證大賺的難度並不低,雖然不用準備到幾百萬,但也不建議拿個3、5萬就想在權證市場中翻身,只要失敗2~3次,資產就歸零了。
4.能看盤的人:所謂能看盤不一定要無時無刻都盯著盤面,但至少要能每天都觀察,畢竟權證是短線,隨時都可能有重大危機發生。
最重要的一點!如果你是因為股票大賠錢,想利用僅剩的資產嘗試用權證翻身,那我勸你還是乖乖存股就好了,風險相對低很多的股票都能賠錢了,更不用說能在權證操作得多好。